雾霾天气时常侵袭,除了咽喉痛、刺鼻,情绪受影响。PM2.5对于人体健康的伤害,有些是不可逆转的。在此提醒大家积极应对。
2013年10月18日,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权威发布,首次指认大气污染“对人类致癌”。
世界卫生组织设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报告中说,有充足证据显示,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,紧随其后的是患膀胱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。
该机构专家召开为期一周的会议,审议来自全球五大洲研究机构的1000多篇最新论著,最终做出认定。
如此,在中国大城市中,北京、西安、武汉等地区近来由于雾霾天气过多,是大气污染致癌的重灾区。
PM2.5对于健康的伤害,进肺进血!你必须知道
以下是东方都市广播调频89.9的记者,近期所做的调查报道:PM2.5中的PM是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,意思是细颗粒物。PM2.5中的2.5是指2.5微米,1000微米=1毫米。2.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/20。
医学上,PM2.5、PM10、PM50只是三个临界值。空气里有各种各样PM数值的颗粒。在家里,阳光照射进来你看见无数微尘在翻飞,那就是PM50或者大于PM50的颗粒物。
看得见光柱,意味着空气被污染了。因为空气本身不反射光,只有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会射光。光柱越清晰,意味着PM越多。
PM50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,可以进入鼻腔但是无法继续前行。因为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可以抵挡住PM50。而且,鼻腔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也可以把PM50粘住,使其不能前行。
当PM50在鼻腔里积累到一定程度,人就会想撸鼻涕、挖鼻屎。
PM10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。咽喉表面分泌的黏液会粘住他们。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(也是肉眼看不见的),在不停地向上摆动,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。我们天生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为了阻止PM10继续下行。
PM10积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,积累越多,分泌的黏液也越多。积累到一定程度,我们就想吐痰。所以,痰要吐,不要咽,咽下有害。
2.5微米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。PM2.5以下的细颗粒物,上呼吸道挡不住,它们可以顺利下行,进入细支气管、肺泡。我们的呼吸系统像植物的根系,自上而下,气管分出支气管,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,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,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。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,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,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。
我们吸进去的PM2.5,因为太小,也能进入肺泡,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,进而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。
PM2.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的无机的分子,是致病之源。细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,PM2.5和细菌有一比。
PM2.5是直径为2.5微米的细颗粒物,细菌则是微米级生物,大小多为1微米、几微米,也有十几微米的。也就是说,PM2.5和细菌一般大小。
细菌进入血液,血液中的巨噬细胞(免疫细胞的一种)立刻过来把它吞下,它就不能致人生病,这如同老虎吃鸡。
PM2.5进入血液,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是细菌,也立刻过来把它吞下。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,细菌是有生命的,是巨噬细胞的食物。
可是,PM2.5是无生命的,巨噬细胞吞了它,如同老虎吞下了石头,最终被噎死,那么我们的免疫力就下降了。
不仅如此,被噎死的巨噬细胞,却释放出一种物质,这种物质可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。可见,PM2.5比细菌更致病。进入血液的PM2.5越多,我们就越容易生病。
PM2.5对人体的危害
1、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
研究显示,2.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,75%在肺泡内沉积。我们可以想象,眼睛里进了沙子,眼睛会发炎。呼吸系统的深处,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,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,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。
2、致病微生物、多环芳烃、油烟等搭“顺风车”入体内致癌
除了自己“干坏事”,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,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、病毒,搭着“顺风车”,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,造成感染。
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,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,细颗粒物也有很多“办法”诱发心血管疾病。
比如,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,诱发血栓的形成。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,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,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,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。
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,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。
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,细颗粒物扮演了“顺风车”的角色,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,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,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。
也就是说,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,我们接触致癌物——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。
3、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
还有一些发现,让人更加担忧。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,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,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。
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,对接触高浓度PM2.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,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。
更多的研究发现,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、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,低出生体重、宫内发育迟缓(IURG),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。
4、PM2.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
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.5,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(A549)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。
在这个实验中,以25、50、100、200μg/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,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,PM2.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。
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,2004年至2006年间,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.5日均浓度增加时,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,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。
“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,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,PM2.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,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%,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。”
专家提醒
1、孕妇儿童,心血管病人尤其需要防护。当PM2.5浓度到达以上图表显示数值时,不能暴露于室外。
2、雾霾天气,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像刷牙一样洗鼻子
当有雾霾天气时,从室外进入室内后,要及时洗脸、漱口、清理鼻腔,去掉身上的污染残留物,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雾霾对身体造成的伤害。
世界卫生组织对洗鼻的推荐指数在2012年已经上升到最高级别A级。用专用器具和制剂(最常用的是生理盐水)清洗鼻腔,可以帮助保持鼻腔清洁,祛除积聚的细菌、病毒和过敏原,减轻鼻腔充血水肿状态,恢复和促进鼻腔的正常功能。
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志凌,建议大家可以像每天刷牙、洗脸那样,养成洗鼻的习惯。